凤凰花一年开两次,一次新生来,一次老生走。03年的那个夏天,嘉庚学院迎来了她第一届的孩子们,那年的新生变成今天即将离别的老生。
凤凰树下的离别,有感伤也有欣慰,感伤于这难以割舍的四年,欣慰于这五彩缤纷的四年。
说起国际经贸系的俞捷,曾经的“学生会主席”,“嘉庚之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三好学生”等等,这四年属于她的,有太多太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静静回顾与分享她这精彩纷呈的四年吧。
记者:首先,我们最关注的应该是你在英国的情况了。就请你谈谈在赫尔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ull)最想与大家分享的事,以及在国外与在国内学习的差别,给想要出国留学的学弟学妹一些建议。
俞捷:在英国学习与在国内学习有一点很大的不同,就是可以近距离地接触来自更多国家的学生,体会他们带来的文化冲击。和他们一起讨论学习问题、一起参加各式各样的聚会和旅游活动,留意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事原则和待人之道,每一次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英国的教学体制与我们国内有较大的不同。他们采取lecture与tutorial结合的教学方式,其中tutorial是我们国内大多高校暂时无法提供的与老师直接交流的平台,这使得大家必须在每次上tutorial之前先学习和消化了lecture上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然后有所准备地去与老师做教学互动。而学校在刚开学时会为每位学生安排一位导师,除专业课程之外的所有学习生活问题都可以请教导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不管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大家都非常习惯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对于那些对自己的口语不太有信心的同学而言,这算是短期内较好的交流工具。
当然要想真正提高英语口语水平,还是要大胆地多与外籍朋友交流。刚开始不一定非要追求口音纯正、单词华丽或语法完美,只要能把自己的思想完整表达出来就是对自己的一个突破。我在外面遇到过不少没有受过正规英语教育的华人,也许他们带着浓重的中国腔,也许他们的单词量不超过3000个,但他们照样能够与外国朋友自如地交流。所以我想告诉学弟学妹们,其实语言说到底不过就是个交流工具,没有什么可畏惧的。
还有就是,我也在与学弟妹们的交流中多次提到,出国前要做的准备不单是语言或物质方面的,更应该是心理层面的。盲目跟风出国只会使自己到最后发出虚度年华虚耗金钱的哀叹。我希望每一位有出国打算的同学都能够给自己一点时间,冷静地想一想自己出国的目的以及未来的人生方向,然后再细致地规划一下在外面的学习和生活。
记者:说到工作,相信你想说的肯定很多,就给我们留下一些关于工作方面的收获与经验以及你想说的话吧。
俞捷:好的。大学四年的诸多工作经历帮助我提升了工作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但对我而言,更重要的收获是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随机应变能力。
大学是我们踏入社会前最后的一个自我锻炼自我升华的安逸环境,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更加积极地投身到各种各样的校园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哪怕是从脏活累活做起,只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就一定会有发展和进步。
在此,请允许我对曾经共事过的所有老师和同学说些煽情的话,“你们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太深太深的痕迹,你们带给了我太多太多的感动。这些记忆将一直伴随我,使我永不至孤单。也请你们相信,我的心从未离开!”
记者:作为“优秀三好学生”的你,能跟我们谈谈关于学习方面的一些建议与意见吗?
俞捷:可以啊。我曾经写过一篇奖学金获奖感言,并把它命名为《获奖“敢”言》。在这篇文章里,我和大家分享了一些自己最真实的但也许不太规矩的学习方法。其实我一直保持着“临时抱佛脚”的学习习惯,而似乎也一直很幸运地取得了一些成绩。
然而,我并不愿意把这些方法推荐给大家。如果各位真的希望在大学期间掌握一些有实质内容的专业知识,那么就一定不能忽视平时的学习和积累过程。毕竟成绩单仅仅只是一张纸,而知识才是可以让人受用终身的财富。
记者:最后,给我们留下一些你最想对学弟学妹们说的话吧。
俞捷:嗯,亲爱的弟弟妹妹们,在你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曾经自己青涩却昂扬的影子,然后我问心无愧地笑了。
希望一年、两年或三年之后,你们也可以和我一样,看着你们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然后笑着对自己说,“我这四年,值了!”……
【相关链接】:
(2007-07-06)将别象牙塔 我们奔走在路上——毕业生专题[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