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厦大嘉庚学院:非遗南音进校园!美育课“声”动开讲

来源: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  作者:刘懿莹 王仪彤
2025-09-17

大学生与南乐团成员互动。(曾言尘 摄)

  开学伊始,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为2025级新生举办“五育”成长系列公开课。其中,美育专场公开课邀请厦门南乐团进校园,与大学新生亲密接触。

  “聆听南音能感受到其超越时空的特质,既能展示人类生存的无差别状况,也呈现美好的乌托邦愿景。”当日活动正式开场前,该校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主任朱盈蓓副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中华雅韵:南音中的传统审美基因与文化源流”美学鉴赏微课堂。她讲解了南音文化的历史起源,她强调南音是“音乐活化石”,保留汉唐乐器体系与早期闽南话,蕴含时间审美,还结合南音与中国古代“礼、乐、美”文化的关联,阐述南音的教化与文化价值。

朱盈蓓副教授带来美学鉴赏微课堂。(张含琪 摄)

  演出环节,厦门南乐团带来“中国梦·非遗进校园”南音专场演出。作为我国仅有的两个南音专业表演团体之一,厦门南乐团成立于1954年,前身为厦门金凤南乐团,在首任团长纪经畝先生及白厚、任清水、白丽华、林玉燕等名师指导下,既坚守传统传承谱系,又勇于创新,演员均经严格正规艺术教育,唱奏俱佳。

  乐团先后呈现了八音合奏《我为乜》、唐诗吟唱《静夜思》、以南音曲牌“短相思”音乐元素改编的洞箫独奏《忆忆呓》、融入现代和声且无乐器伴奏的《乐趣》、演唱《北国风光》等精彩节目。此外,乐团还特别带来古谱《梅花操》节选,其优美典雅的旋律,生动描绘出梅花傲霜斗雪的高洁风骨。

  “上四管”包括横抱弹奏、保留唐五代遗风的南音琵琶,以竹根为材、音色浑厚的洞箫,琴鼓面板用蟒皮制成的三弦,以及与二胡形似却独具特色的二弦,还有用于击打节奏的五块式拍板……演出间隙,乐团成员为观众详细介绍了南音的“上四管”与“下四管”乐器的构成,并邀请多名同学上台互动,亲身体验乐器演奏,近距离感受非遗南音的独特魅力。

精彩的演出现场。(张含琪 摄)

  “我一直都很喜欢音乐,感觉这次的活动很尽兴,我全程沉浸在表演中,未来我还想再参与类似的活动,感受传统文化之美!”该校会计与金融学院学子朱欣恬连连赞叹南音带给她的艺术震撼。“我最喜欢《静夜思》这个节目,闽南语朗诵古诗带给我一种特别的感觉,这种形式也在深化着我对专业知识的了解。”该校人文与传播学院学子黄磊表示,这将激励他今后更深入地探究相关传统文化。

  美育具有丰富德育、增进智育、促进体育、改善劳育的独特作用。本次新生成长公开课美育专场旨在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带领2025级新生近距离感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助力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感受美、欣赏美、珍惜美、保护美,与美同行,为青春成长铺就深厚底色。

非遗南音受到大学生们的欢迎。(何雨涵 摄)

 

[责任编辑:樊雨昕 陈巧恩 罗菊熙 林跃佳 袁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