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网站]探寻厦门儿童友好社区的奥秘

——记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儿童友好项目组调研之旅

来源: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网站  
2025-04-15

  春天如约而至,梦想自此启程。阳春三月,英语语言文化学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儿童友好项目团队在指导教师蔡秀星老师和孙力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他们的调研之旅。

  团队目标以协助打造厦门市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为出发点,通过开展儿童观察团活动,深入了解儿童需求,积极建言献策,共同推动厦门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迈向新台阶。项目涵盖儿童视角下的社区发展环境评估、适儿化空间设计与评估,以及儿童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等。

  近年来,厦门市积极探索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厦门路径”。在社区方面,2024年3月,市妇儿工委办联合市民政局等8家单位,制定《厦门市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指导意见》,立足儿童视角,扎实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努力建成“有温度、有色彩、有活力”的儿童友好示范社区,助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2024年世界儿童日,首批20个儿童友好社区适儿化空间完成改造,涵盖全市六区。同时,社区创新打造“儿童议事厅”,推出了一系列活动,保障儿童在社会生活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

  这次观察团选择了其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社区进行调研:海沧区渐美村和思明区滨中社区。团队师生们进行了实地观察、访谈交流和案例分析,调研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关键要素和内在逻辑,探讨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和思路,共同推动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落地生根,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友好的社区环境中茁壮成长。

第一站走进渐美村 探索儿童友好社区的内涵

  渐美村是坐落于厦门市海沧区的城中村。虽然地处海沧区,但仍然保留着乡村优美的自然环境:宁静、质朴。村内的池塘、绿树与错落有致的村舍构成了美丽的田园风光;同时,由于靠近城区,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也在逐步完善,为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目前,渐美村荣获省级、市级儿童友好社区光荣称号。

  渐美村党委委员、妇联主席许月琼女士热情地接待了团队师生,她详细介绍了渐美村在儿童友好建设方面的诸多举措与经验。

  1.适儿化空间改造。渐美村充分考虑儿童的需求,在适儿化空间方面进行提升改造。在村庄入口的重要墙面进行彩绘宣传;在妇女儿童聚集的地点,摆放“儿童友好示范村”主题造型,宣传儿童友好的理念;原“渐美村文化活动中心”改造提升为“渐美村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在龙舟池周边打造儿童游乐区域,配备了滑梯、秋千等游乐设施,为孩子们提供了专属的娱乐空间,特别增设了安全防护设施,让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尽情玩耍、亲近自然;对村里的图书馆进行升级,增添了大量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并设置舒适的阅读角落,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2.儿童议事会的成立是一大亮点。村里为孩子们搭建了这个专属的议事平台,定期组织活动。孩子们围绕社区公共事务,如村庄环境改善、儿童游乐设施建设等议题展开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观察力、思考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如历史悠久的龙舟文化,每年举办龙舟赛,组织孩子们参与龙舟制作、龙舟知识讲座等活动,让他们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对家乡的认同感;在传统节日期间,开展亲子义工活动、亲子国学班等,增进亲子关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 渐美村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离不开觉悟高、眼界宽、思路广、敢于创新的领导班子。由于他们工作卓有成效,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获得了来自各级政府和赞助单位的支持。

第二站访问滨中社区领略儿童友好社区的独特风貌

  滨中社区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梧村街道,地处城市核心区域,交通网络密集,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设施完备。周边汇聚了众多商场、医院、学校等资源。社区建筑风格现代,高楼大厦与精致的住宅小区错落有致,绿化景观优美,处处展现出城市社区的繁华与活力。与渐美村相比,滨中社区少了乡村的自然田园风光,但在城市资源的丰富度和便利性为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多样的发展空间。

  滨中社区打造了全省首个社区层级的安全文化示范园及沉浸式安全文化体验馆,从儿童的身高和视线出发,设置安全知识宣传栏、视频播放区和安全设施体验区,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安全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社区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经过改造,增设了 VR 体验区、DIY 手作区、童游玩乐区等,为孩子们提供了充满趣味和创意的活动空间;还打造了涵盖向日葵亲子小屋、文化活动室、健身活动室、理论宣讲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齐全的多元活动场馆,满足儿童不同的成长需求。

  在儿童权利保障方面,滨中社区成立了儿童议事会,鼓励孩子们参与社区事务讨论,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社区环境改造、活动策划等方面,孩子们的想法得到了充分的倾听和采纳,真正实现了从 “一米高度看城市”,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是社区的小主人,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头脑风暴

  一天的调研结束了,黄昏已至,但师生们的头脑风暴还在进行中。在滨中社区的活动室里,大家积极分享这次调研的感受、启发和设想。项目指导教师蔡秀星主持了这个讨论会。蔡老师长期关注厦门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参与了厦门市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工作,与多个社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拥有较为稳定的社区资源与支持,为该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下一步走进各种不同类型的社区中,大家将分成几个调研小组,带领儿童观察团对不同类型的社区做进一步的调研,在调研报告中总结不同类型社区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为厦门市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提出具体的建议。

  通过这次调研,调研团队的成员们大开了眼界,助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目标更明确,任务更具体,意志更坚强,愿景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