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国奖、山区支教、电视台实习!嘉庚学子暑假过得怎么样,瞧瞧他们

撰稿:林可静 葛洋 张馨尹 顾臻瑜 黄爱棠  
2022-09-20

  今年暑假嘉庚学子过得怎么样?
 
  他们有的参加两个国家级赛事,并捧回了全国奖项;有的走上街头、走进山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有的结合专业学习,在实习中学以致用;有的潜心学习,为新学期充电蓄能……
 
  一寸光阴一寸金。暑假,对他们来说也是学习、锻炼的“嘉”时光。他们用实际行动提交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一个月内先后捧回全国三等奖、全国一等奖
 

 
  姓名:李天益
  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学子
  暑期故事:带领团队获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全国三等奖、首届大学生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
 
  一个月内,连续参加了两场全国性竞赛,先后捧回了全国三等奖、全国一等奖!这个暑假,李天益收获满满。
 
  “两个比赛主题都围绕‘绿色发展’,但在具体内容上有所区别,节能减排赛更加注重环保效益,低碳赛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李天益透露,两个比赛时间相近,因此团队需要分工备战。比赛的决赛时间都在暑假,再加上疫情影响,他们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是队员无法集中备赛。他透露,在一个多月的集训中,队员们虽然没有办法在线下聚齐,但都很在线,“每次培训会议、团队会议,大家都认真参与。”为了顺利参加决赛,李天益定期组织召开会议、合理分配任务、总结每场模拟比赛的经验与问题……在积极的沟通协调下,团队成员各司其职,最终取得了佳绩。
 
  “得知获奖时我们都很开心!”李天益表示,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的备战从去年11月就开始,在这期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老师们给了很多指导,学长学姐们也给了很多帮忙和鼓励。作为队长,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团队能继续磨合,不断进步。
 
  经历了这两大赛事,李天益变得更加胆大心细了。他不仅获得了很好的比赛经验,而且演讲、答辩、阅读、协作能力都有所提升。总结参赛经验,他认为:“参加比赛最重要的是阅读比赛规则,根据比赛的主题、内容,做好我们自己的作品。同时,团队要敢为人先,多尝试不同风格的比赛,从多元的角度完善作品。”
 
在“双创”路上不断挑战、不断突破
 

 
  姓名:朱伟铭
  身份:国际商务学院2019级学子
  暑期故事:带队参加第八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捧回金奖、最佳带动就业奖、十佳人气奖
 
  “双创”是大四学子朱伟铭的大学关键词。从大一开始,他就参加“双创”赛事。他所在的团队曾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特等奖等奖项,这个夏天还捧回了第八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最佳带动就业奖、十佳人气奖。
 
  这个暑假的比赛,朱伟铭格外期待,他说:“受疫情影响,此前的一些赛事不得不在线上举办。这是我第一次有机会到线下参赛。”对朱伟铭来说,线下的比赛更具挑战性,也更紧张。但他不畏挑战,积极备战。比赛前夜,他们团队在国际商务学院教师连智华的指导下,进行了激烈的模拟答辩和模拟路演,一遍遍地梳理答辩时的逻辑,一遍遍地归纳比赛要点,鏖战六小时,直至凌晨三点。他说:“也正是大家的激情和热血,第二天比赛时,面对现场评委的问题,我们无往不利,最终取得了主赛道初创组第一名的好成绩。”
 
  从“小白”到队长,在“双创”路上,朱伟铭不断成长。刚进组时,他是年纪最小的成员,很多调研方法尚未掌握,基本上是跟着学长学姐下乡再下乡。在这个过程中,他克服了社交恐惧严重、文献积累不足、语言含糊不清等问题,成长为团队的主讲人,带领团队取得佳绩。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朱伟铭相信每一程风雨都是一段成长,从一座山攀上另一座山的历程固然辛苦,但每一座山都会有不一样的独特风景。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暑假,在比赛之余,朱伟铭并没有闲着。他还跋山涉水来到长沙橘子洲头与敬仰已久的毛主席青年像合影;与同学一起担任晋江动车站的志愿者;与环保科技企业合伙人一起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奔赴千里为彩云之南的孩子们带去别样精彩
 

 
  姓名:宋羽
  身份:法学院2020级学子
  暑期故事:知行天下协会鹭萌芽志愿者队队长,前往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双脉村双脉小学支教
 
  在这个夏天,宋羽有将近一半的时间都是与云南的孩子们一同度过的。早在去年夏天,支教的种子便因知行天下协会的一段支教视频在她的心中发芽。“看到孩子们求知的眼神,也让我更加坚定地选择去支教。”
 
  环境的陌生、条件的艰苦、任务的繁重……这些都是支教队员必须面对的生活问题。他们需要花时间去适应与克服,也需要有强大的应急能力和承受能力去面对各种突发情况。“因为不太适应当地环境,刚开始的几天很想家。”宋羽表示,幸好课余时间可以与队友们畅谈、与孩子们嬉戏,恋家的情绪最终在欢声笑语中得到缓解。
 
  支教期间,宋羽和小伙伴们除了日常教学,还组织了手工DIY大赛、趣味游园会、喜迎党的二十大暨八一建军节系列主题活动。回想起这段时光,她最难忘的是孩子们的笑脸,“每天放学后,孩子们都会主动来找我们到操场运动,跟我们分享身边事。这个时间段,学校充满了大小朋友们的欢声笑语。”
 
  21天的支教时光很快就过去了。宋羽说:“对于学生而言,短短的21天可能学不到很多知识,但这份难忘的盛夏记忆却能永远伴随他们成长。对于家长来说,支教队员为孩子们的学习注入了新动力,也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们的成长历程。而志愿者们则通过社会实践,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实现了自我价值。我想这就是支教的意义吧。”她建议“嘉”人们把握机会,多参与暑期支教等活动,“可以看到更多的天地,可以静下心去体验丰富的生活……会有很不一样的收获。”
 
当一名有温情的社会新闻记者
 

 
  姓名:聂旭芊
  身份:人文与传播学院2020级学子
  暑期故事:前往湖南都市频道百姓说话栏目实习
 
  成为一名记者一直是聂旭芊的目标。她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有温情的社会新闻记者,尽可能地报道“真实”。
 
  早在2022年寒假她便开始计划暑假实习的安排。“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子来说,实践可以更好地指导理论知识的应用。”
 
  在梦想的驱动下,聂旭芊实习的每一天都在为下一次更完美做准备。她回忆到:“一开始的采访是有记者老师带领的,我更多负责一些简单的工作。但到了后期,采访、剪片、写稿、口播……这些我都能独立完成。”
 
  谈到最深刻的实习经历时,她提到了解决邻里问题的一次采访:先是对双方进行采访,之后调查事件的真相、发表新闻报道。在她的耐心深究之下,最终这个问题和平解决了。她说:“收到当事人的感谢时还蛮开心的,这次我真的做到了用真实的报道去帮助人们解决问题。”
 
  这次的实习生活,聂旭芊说自己不仅收获了社会经验,而且锻炼了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在实战中,她也总结了两点经验——“豁出去”和“小心准备,大胆尝试”。她说:“遇到困难时不仅要有冷静分析的能力,更要有向前‘豁出去’的勇气。同样,在做任何事情都要先以小心谨慎的态度去做准备,再用大胆自信的心态去应对。”
 
结束比赛后,最想做的事是大睡一场
 

 
  姓名:郑恒俊
  身份: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20级学子
  暑期故事:撰写两篇论文,积极备战2022年TI杯福建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7月,郑恒俊基本上是在实验室度过的,积极为2022年TI杯福建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做准备。他透露,“我们团队三个人都有一个目标,就是更好地完成比赛,每天基本上都是宿舍实验室两点一线。”这次比赛让他印象深刻的是长达四天三夜的赛程,“听上去时间很长,但我们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制作完成个作品,难度还是很大,很考验我们的能力、耐力、毅力。”
 
  “大睡一场!”比赛结束后,郑恒俊回到宿舍后一连睡了16个小时。很快,他就调整了状态,进入下一个比赛的备战。“要在八月份提交两篇论文,这是老师确定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队伍的筛选标准。”8月26日,在这个暑假的尾巴,他终于接到了入选的信息。
 
  9月15日至18日,2022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落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篇主题论文的撰写。”当论文提交那一刻,郑恒俊说:“我心想比赛终于结束了,没有出现大问题!提交完论文赶紧回去睡觉!”
 
  “很忙,很累,但很充实,很有成就感。”郑恒俊表示,在参加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自己的各项能力得到了提升,“锻炼了基本电路调试技能,要自己动手搭电路,调试设备;锻炼了资料收集能力,有些没学过的知识也可以通过查询资料自学;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团队成员需要各司其职,也需要互相配合。”在备战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时,他更加了解了各种数学建模的方法,也提升了论文撰写和细节处理的能力。

[编辑:甘丽红]
[校对:陈巧恩]
[审核:彭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