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嘉”第一天:如约而至的我,只想和她再多待一会儿

撰稿:传媒中心 甘丽红 学生新闻社 林宸希 陈湛文  摄影:受访者供图  
2020-05-27

  回“嘉”之后,我想在教室里学习,我想在栖霞湖边晨读,我想在操场上夜跑,我想逛遍“嘉园”的每个角落……
 
  对于回“嘉”之后想做的事,你是否有很多想像?在经过了136天、3264个小时的思念之后,我校第一批返校复学的毕业生终于回到了“嘉园”。即将毕业的他们,回“嘉”最想做的事无非就是,“我想要和她再多待一会儿。”
 
学校的花都开了,它们等的你也回来了
 

 
  姓名:王倩冰
  所在院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6级学子
  当王倩冰坐着专门的接送车回到园区时,她的脑海闪现了一句话:“学校的花都开了,它们等的你也回来了。她说,一路上自己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欢迎回‘嘉’”,每当听到这句话时,她就会觉得自己很幸福,“能感受到学校对我们的爱和关心。”毕业在即,她最期待的莫过于穿着学士服,与“嘉园”和“嘉”人们来一张合影。她说:“谢谢你陪我走过一千多个懵懂的日子,谢谢你带来了一个更好的我。我很爱你,不说再见。”
 
回“嘉”就是回家,一路上感觉超级暖心
 

 
  姓名:陈艺薇
  身份:人文与传播学院2016级学子
  “‘嘉’对我来说是家的存在,从家里回到学校,其实就是从家到家。一路上感觉超级暖心。”陈艺薇说,在厦门北站,当看到“‘嘉’在等你,欢迎回‘嘉’”的展架时她真的很感动。“学校的各项安排都很周到,宿舍园区有阿姨消毒,食堂取餐也很方便。”在校的第一餐,她的用餐地点在北区操场,她说:“翠湖好看、夕阳好看,很惬意。我想好好地看看久违了的‘嘉’。”接下来,陈艺薇想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地学习,还有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
 
136天,在我看来好像离开了半个世纪
 

 
  姓名:任毅
  身份:会计与金融学院2016级学子
  “136天,在我看来好像离开了半个世纪。”任毅的言语中满是对“嘉园”的不舍,这次回来他主要想“和‘嘉’多待会儿”。他第一站去的地方是学校棒球场。曾经是学校棒球队一员的他特别怀念和队友们一起努力的日子,“我大一的时候就加入棒球队,大家一起训练、一起跨年、一起成长,很热闹也很开心。”他说,自己很幸运来到嘉庚学院,“这是一所让人觉得‘还好我来了这里才能遇到这群人’的学校。”
 
打开宿舍门的一瞬间我仿佛回到了2016年的夏天
 

 
  姓名:胡旭东
  身份: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6级学子
  “当我打开宿舍门的那一瞬间,我好像又回到了2016年的夏天。”胡旭东表示,之前网上很多人在说宿舍会进小动物、长蘑菇了,原本有点担心的他发现,宿舍不潮湿也没有发霉,更没有因为长时间没有人住而进入小动物。虽然他的舍友还没有回来,但胡旭东已经打扫好宿舍了,也帮他们整理好了东西。接下来,他主要在宿舍里准备毕业论文答辩和研究生考试。这次回“嘉”,他还想拍一些Vlog,记录和“嘉”在一起的点滴;还想去大学生新闻社看一看,因为那里有他和小伙伴们一起努力的美好记忆。
 
学校提供了许多便利,适合读书学习
 

 
  姓名:杨洋
  身份:法学院2016级学子
  从飞机落地厦门的那一刻,杨洋就感受到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严谨。他说,一丝不苟的流程使人安心,“健康大礼包”的配备更是让他直呼惊喜。疫情减少的是在“嘉”的日子,但增加的是他对“嘉”的思念。在整理完宿舍后,他最想做的就是漫步校园,看看阔别了四个月的风景,在熟悉的操场夜跑、在温馨的宿舍看书学习,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他说,因为疫情的缘故,难以聚齐的同学、无法进行的聚餐和无法共同拍摄的毕业照,都成为了他心中无法弥补的遗憾。虽然有遗憾,但大家对“嘉”的爱,千言万语也说不尽。
 
学校的防疫措施很严谨,让我们很安心
 

 
  姓名:李谭映月 
  身份:国际商务学院2016级学子
  “思‘嘉’想‘嘉’,终于回‘嘉’。”这是李谭映月最想和朋友们分享的话。从重庆飞回来的她一到出站口就感受到温馨和安心。“学校的工作人员很热情,学校的防疫措施很严谨。”回到“嘉”里,她发现学校还是和以前一样漂亮,但跟往常不一样的是——防疫宣传氛围浓厚。“北区宣传栏的海报换成了科学防疫宣传,园区里也贴了很多类似‘七步洗手法’的海报,食堂等公共区域的地上都有1米分割线……这些提醒着我们注意防疫,也让我们能更安心地在‘嘉’学习生活。”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