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我校2018-2019学年教师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召开

撰稿:传媒中心 甘丽红 陈巧恩  摄影:传媒中心 朱鲜艳  
2020-01-16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回顾总结是为了更好地前行。1月13日,我校进入教研活动周。学校举办2018-2019学年教师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对教学工作、科研工作、服务性工作、“双创”教育工作进行总结研讨,同时表彰了一批优秀教师和教研成果。
 
  2018-2019学年,我校共有57名教师获优秀教学奖,22名教师和1个教学单位获教学竞赛奖励,26名教师获优秀服务奖,65名教职员工获长期服务奖,3项科研成果、18项科研项目、120篇学术论文、5部学术著作、17件专利以及7项艺术类、建筑类获奖得到奖励,20名教师获评科研工作先进个人,30名教师获评“双创”教育实践先进个人。
 
  党委书记林辉,副院长戴一峰、鲁同安、雷锐生、洪永强,党委副书记王洁松,院长助理王冬梅、姚祖婵、林斓、廖智军,各教学单位、行政部门负责人和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
 
教学工作:有效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1月13日上午的教学与服务工作专题会议中,林斓作了2018-2019学年教学工作总结。她从2019年高等教育“热词”切入,和与会教师探讨一流本科教育的内涵和实质。她说:“一流本科教育实质上是一流的人才培养。”
 
  2018-2019学年,我校就如何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做了很大的努力。林斓从2019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2018-2019学年专业结构概况、课程教学大纲(3.0版本)全面修订工作、“双创”活动开展、课程班开设等五方面展开讲述。
 
  “教学活动本质上要围绕着驱动和激励学习者自主学习来进行,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收获和成长幅度。”除了探讨教与学的关系,林斓还探讨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师资质量是决定本科教育质量的第一要素。”她从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师自身知识的存量程度,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模式等三个维度讲解了教师教学的内涵。她认为,教师也是学风建设的重要一环。学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充分激发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师生追求知识、追求学术的热情,强化师生在治学、教学、求学过程中的自律和自觉。她希望,我校师生能共同努力,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
   
科研工作:稳步推进,主要科研指标持续增长


 
  科研竞争力在全国254所独立学院中居第4位;综合实力在全国255所独立学院中居第6位,其中科研得分居第5位!
 
  在1月13日下午的科研工作专题会议中,科研工作部部长谢清琳晒出了我校在《2019中国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和《2019中国民办大学和独立学院评价》的排名,从而阐述我校科研工作取得的进展。
 
  谢清琳从加强制度建设,科研环境不断优化;强化服务管理,高质量成果持续增加;发挥资源优势,服务地方能力显著提升;推进平台建设,科研反哺教学显成效;扩大学术交流,科研氛围渐趋浓厚等五个方面进行报告。
 
  2018-2019学年,我校继续遵循“教学与科研并举”的发展思路,稳步推进科研工作,主要科研指标持续增长,科研队伍不断成长,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值得一提的是,该学年我校教师主持(新增)各级各类项目106项,在各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970篇(含核心刊物论文217篇),出版著作25部,获得专利授权239件(含发明专利17件)。此外,我校已建的2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通过验收,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谢清琳也分析了目前科研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下一阶段我校科研工作的思路。
  
“双创”教育工作:未来可期,搭建多元实践平台


 
  在1月14日上午的“双创”教育与师德师风工作专题会议上,教学促进部副部长黄文新首先作“双创”教育工作汇报。他从教育体系铺陈开来,细致解读我校教师参与“双创”教育的途径,理性剖析我校“双创”教育的优势与成效,难点与不足。
 
  从顶层设计到师资队伍建设再到“双创”平台搭建,黄文新全面介绍了我校“双创”教育的“过去”与“现在”。他说,自践行创新创业教育以来,我校取得不俗的成效,譬如,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以“大创”项目为例,累积资助项目达1294项,申请的专利数达218项),服务产业成效显著,我校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如果说,黄文新是宏观导览我校“双创”教育的话,那么,院长助理、学工部部长、团委书记姚祖婵则选取了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这样一个切口,创意特写“双创”教育的本质与核心、发展现状与未来。
 
  姚祖婵还展示了我校在本项大赛上的“图强”与“画策”——从核心资源、价值服务、重要合作、客户关系、渠道通路、客户细分、成本构成等元素入手,像经营一家企业一样,真正地去研究去实践;集众力,汇众智;正视矛盾、统一战线、持续发力。
  
 “精彩”总结:做“四有”好老师,与“嘉”共成长


 
  “很精彩!”在总结讲话中,戴一峰用这3个字评价我校2018-2019学年在教学工作、科研工作、服务性工作、“双创”教育工作中取得的成果,也以此为3场专题会上的报告人和发言人的精彩发言点赞。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是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四大功能,戴一峰围绕这四方面进行总结。他强调,人才培养的根本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能力的培养。以“双创”教育为例,“双创”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创造型人才,即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敢于探求和冒险、拥有团队精神又能脚踏实地去实践的人才。“‘双创’教育不在课堂之外,而在实践教学的全环节全过程中。”他说,不论是教学还是科研又或者是“双创”教育,它们都不能割裂开来,它们实际上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
 
  如何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戴一峰认为“教师队伍是关键。”他建议教师们在“德、智、体、美、劳”上下功夫,并强调了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他希望各教学单位应充分重视教师队伍中的团队建设,为教师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服务性工作、“双创”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支持。他也希望,教师们能全面、准确认知高校教师的职责,合理定位自身的发展目标和路径,找准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的契合点,与学校共同成长。
 
 
  在师德师风工作提示讲话中,林辉指出:“通过这一天半的三场专题会议,我们很容易发现,从教学到服务再到科研、‘双创’,乃至师德师风建设,它们是一脉相承的。”他表示,师德师风建设融合在教育者的每个工作片段中,撇开教学、科研、“双创”等工作,师德师风建设则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林辉从“人民教育无上光荣”“我校教师是素质全面的优秀群体”“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大格局”等方面展开介绍,希望全校教师弘扬新时代师德风尚,做嘉庚学院“四有”好老师。
 
获奖教师代表发言集锦
 

优秀教学奖获奖教师代表:艺术设计系教师张倩倩
 
独“嘉”经验:
  在“嘉”14年多的教学过程中,张倩倩最大的感触是:“单纯的纸上谈兵,远远是不够的。”出于这样的认知,她所在的教学团队做了许多教学改革的尝试,在日常课堂教学之外,开展服务社会、产学研结合、参与行业竞赛等多元的实践教学活动。
  

教学竞赛获奖教师代表:机电工程学院教师陈松平
 
独“嘉”经验:
  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设计之星”奖,是陈松平新近收获的一大奖项。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他,擅长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曾多次获得教学竞赛奖项,并获评福建省优秀教师。谈到教学经验,他说:“教法千万条,提升教学质量第一条。”
 

优秀服务奖获奖教师代表:会计与金融学院教师徐国栋
 
独“嘉”经验:
  徐国栋积极参与学生第二课堂、教工党建和党务工作、科研管理工作和学科建设及其他服务性工作。他所指导的学生曾捧回第四届大学生会计与商业管理案例竞赛总决赛最高奖。他表示:“服务性工作非常琐碎,但也非常关键,它是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润滑剂。”


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代表:国际商务学院教师陈颂
 
独“嘉”经验:
  近年来,陈颂积极投身科研工作,在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省社科规划项目,出版译著。在科研的路上,她不仅感受到了“坚持的力量”,更学会了成长和感恩。她说:“科研的路上是艰辛的,但也是快乐的。我相信,在这条路上,我将茁壮成长。”


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代表:管理学院教师邱洪全
 
独“嘉”经验:
  邱洪全透露,自己曾对科研工作“一筹莫展”,但当自己真正地走上科研之路时,才发现科研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近3年来,他发表了论文20篇,主持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厦门市社科重大课题1项。关于科研工作的经验,他的答案是“有信心”“勤申请”“挤时间”“选好题”“多交流”。


科研工作先进个人代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张盈谦
 
独“嘉”经验:
  入选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人才、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主持省、市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发表15篇SCI期刊论文,2017年入职我校的张盈谦科研成果丰硕。他说,成果的产出离不开团队合作。会上,他分享了团队组建、教研结合方面的心得体会。
 

“双创”教育实践先进个人代表:国际商务学院教师连智华
 
独“嘉”经验:
  深耕“双创”教育4年的连智华用“心有理想,春暖花开”8个字来表达所思所想。他汇报了“所谓光鲜亮丽的盘点”、思考了“那些一地鸡毛的事”、透露了“赋能大学生的‘双创’辅导三步法”。他说,我们正处在一个反转的时代,我们要坚信信念的力量、梦想的力量,共同迎接“双创”融合教育革新的时代。
 

“大创”项目优秀指导教师代表:管理学院教师陈梦
 
独“嘉”经验:
  “危机感迫使我需要证明我是可以的,哪怕就一次。”陈梦细述当初开始参与指导“双创”活动的心路历程。两年过去了,她欣喜地发现,“双创”指导不仅可以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她更拥有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充足的信心——以“双创”指导为突破口,助力学校第二轮跨越发展。
 
  编辑:传媒中心 彭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