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场·毕业倒计时120分钟里的3种心情

撰稿:学生新闻社 谢基荣 曾晨笛 于千淇  摄影:学生新闻社 高松 黄素君 吴思琪  
2016-07-05
流苏向左,从在校生变成了校友  
1/10
与王院长握手和合影,是毕业生们最大的愿望  
2/10
戴一峰副院长在主持典礼时,希望毕业生们常回“嘉”看看  
3/10
王院长在致辞中希望毕业生们开足马力,向未来出发  
4/10
校党委书记邱伟杰宣读优秀毕业生表彰决定  
5/10
毕业了,其实我们不想走  
6/10
家长认真记录孩子们大学四年中最重要的一刻  
7/10
离别前,请再认真唱一次校歌  
8/10
留言墙上,满满都是对毕业生的祝福  
9/10
擦去眼角的泪花,互道一声珍重,我们后会有期  
10/10

  如果将毕业比喻为鸡尾酒,那么这杯酒里有什么呢?是离愁、不舍、遗憾?还是满足、感恩、期待?亦或是青春、成长与勇气?在第三场毕业典礼上,396名来自法学院、英语系和音乐系的毕业生有自己的答案。在时长120分钟的毕业典礼上,他们有着从在校生“一秒变校友”的激动,有着“毕生有你”的感恩,也有依依惜别期待再相见的愿望……7月3日下午,他们用力和自己的大学告别,带着彼此的祝福、师长们的期盼和祝愿,走进新的人生旅程。

倒计时100分钟:流苏向左时的激动

  “很激动,最让我紧张的环节是接受王院长拨流苏环节。”谈起自己的毕业典礼,音乐系的罗春花难掩激动之情。她是班级里第一个上台的毕业生,在候场的时候,紧张得差点忘了自己该上台了。她庆幸的是上台后自己没有出状况,弯腰、接受流苏援正、与院长握手、合影、转身离场,这些动作都顺利地完成了。下了台后,她深深地舒了口气。“这样的仪式很神圣。流苏向左,我一下子变成了校友,既开心,又不舍。”

  这样的激动心情同样萦绕在法学院毕业生刘牧阳的心头。走上台阶,深呼吸,一步步迈近,她能感受到自己的心跳在加速。刚低头,学士帽却“调皮”地掉落下来。“没关系,慢慢来。”王瑞芳院长替她扶正帽子,重新别好发卡。这温馨的一刻引来了阵阵掌声。“王院长就像家长一样爱着我们。”王院长的举动让刘牧阳的心暖暖的。

  现场,激动的不仅是台上的毕业生,家长们也有同样的感受。“看着孩子上台,我们跟他们一样激动、一样紧张。”家长代表陈协深,坦言这样的场合很庄重,看着女儿上台,好像自己也重返了毕业年代。

倒计时50分钟:“毕生有你”的感恩

  感恩是毕业生们在典礼上最想抒发的心情。毕业生代表英语系的徐雨魂在发言中,表达了藏在心中的四种感情:对母校、对父母、对老师、对自己的感恩之情。大学期间,徐雨魂积极参加学生工作,获得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学习成绩优异的她,多次获得校奖学金,获得多所国外知名高校的研究生offer。谈到自己的成长,徐雨魂说离不开学校的培养、父母的关爱、老师们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她说:“毕业了我很感恩,感谢在‘嘉’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我一听院长致辞,眼泪就哗哗地流下来。这四年最想感谢的是我敬爱的师长们。”罗春花说,读大学之前,自己比较内敛,只关注学习,上了大学后,学校提供了很多平台,自己在为人处事上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学声乐方向的她,在专业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毕业了,她最想说:“感谢美丽的‘嘉园’给予了我飞翔的翅膀,感谢老师同学们给予了我展翅翱翔的勇气。”

  感谢,也是陈协深在发言中最想说的话,“是嘉庚学院的培养,才有了孩子们美丽的今天和美好的明天。”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他惊喜地发现,女儿已经成了一位学会坚持、执行力很强的人。他说,这得益于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付出,“嘉庚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我们家长很满意”。

倒计时5分钟:常回“嘉”看看的期盼

  “同学们,我们后会有期!”典礼的最后,主持人戴一峰副院长再次把常回“嘉”看看的期盼送给毕业生。

  常回“嘉”看看也是毕业生们彼此的约定。作为2016届校友联络员,罗春花已经给自己定了任务,校庆的时候组织校友回“嘉”。在厦门工作的她,和几位好友做好了约定,在每年的7月或者校庆期间回母校。

  法学院的张楚怡家在广东,离学校较远的她,也给自己一个承诺——每年无论再忙,都要抽一个星期的时间,回母校看看。“毕竟我真的很喜欢我的母校。”在她看来,嘉庚学院是一所很开放、很有爱的大学,“她给我们提供了各种提升自己的平台,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

  典礼结束后,徐雨魂接着办理出国手续。即将只身前往墨尔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攻读国际关系专业硕士学位的她,早已答应了很多学弟学妹的邀约——参加他们的毕业晚会。“毕业后,当然要常回‘嘉’看看。两年后我硕士毕业了,还要回来参加他们的毕业典礼。”

  常回“嘉”看看,短短的五个字饱含着毕业生们对母校的爱。就如徐雨魂所说:“一朝嘉庚人,一辈子一家人。”

私心想你慢慢来

  15:45,离毕业典礼正式开始还有15分钟,大报告厅进入了入场高峰期。郑女士与丈夫两人,专程请假一天,从泉州赶来参加儿子的毕业典礼。入场之后,她拿出了包里的手机,打开朋友圈,发布了一个小视频——“孩子们的毕业典礼”。这一天,郑女士的三个孩子——儿子、儿子的女朋友、干女儿,在同一场毕业典礼里毕业了。

  说到孩子们,典礼还未开始,郑女士的泪腺就已打开:“在嘉庚学院的四年,他们都得到了成长。我很为他们骄傲、开心。”可作为母亲,她心里又有点别样滋味,“儿子一直都很懂事,现在更加成熟稳重,碰到事情也不用我们操心帮忙。时间一晃,他真的要长成大人的样子了。”

在原点等待重逢

  17:00,音乐系音乐表演专业的毕业生准备上台接受王院长援正流苏,在候场区,行政秘书兼辅导员郑婧为即将上台的学生整理衣领、扶正学士帽,她知道这是学生大学四年最重要的时刻,也是最紧张的时候。因此,有时她会伸出双手给学生一个鼓励的拥抱,“我们只是想在上台前给他们一点信心、一点鼓励。”

  郑婧来我校已经7年了。期间,她送走了7届毕业生。在学生眼里,她就像一位大姐姐,而郑婧把学生当成兄弟姐妹,也把他们当作朋友,很尊重他们。虽然早已习惯了离别,但郑婧最大的心情还是不舍,“真的很不舍,但我衷心祝福他们能带着勇气开拓新天地。每一年孩子们走了,我留守嘉庚,等到新一级的学生来,我会继续跟他们说起关于学长学姐的故事,并等待与他们的重逢……”

  编辑:传媒中心 甘丽红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