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课堂“真刀真枪” 课后提前历练

——厦大嘉庚学院实践教学培养人才

来源:光明日报 06版:教科新闻  
2013-10-21

  实习期间,厦大嘉庚学院机电工程系林衍毅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公司的赏识,不久前,他正式成为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的一员。如愿进入自己喜爱公司的林衍毅说,这主要得益于学校的实践教学,他还因此获得福建省三维建模大赛一等奖。

  大学四年之后,如何成为一名“有用”“好用”的人才,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厦大嘉庚学院副院长戴一峰看来,人才培养的根本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能力的培养。办学十年来,厦大嘉庚学院视实践教学为一种强调能力培育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的所有环节,走出了一条人才培养的特色之路。

课堂“真刀真枪”

  听说学校将在教师公寓内新建一座幼儿园,建筑学系老师就把“幼儿园的设计”搬上了课堂。看完学生的设计图后,建筑学系主任陈纲伦表示:“同学们的设计很有实际意义,是实践教学的一部分。这样的课堂设计,不管有没有被学院采纳,对同学们的成长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厦大嘉庚学院的课堂上,因为实践教学体系的“步步紧逼”,灌输式、填鸭式、单向式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见到了。从备课的教案设计,到课堂的教学互动,嘉庚学院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精神。

  把实践环节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打破传统理论与事例简单相加的教学模式,厦大嘉庚学院各个专业都有新招。法学院采用小班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国际商学院设立国际班,推行纯英文环境教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专设现代传播技术实验中心作为模拟场所,每天到这里拍摄影片、录制节目的学生络绎不绝。这种看似“演练”的实践教学,对学生而言却是“真刀真枪”的收获。

融入社会历练

  管理学院的李艺馨找工作时,被某童装公司一眼相中,负责产品推广工作。当问起她对现在的工作是否适应时,她说,在实践教学周的网店营销策划大赛中,学到很多实用的经验。每年的实践教学周,管理学院都会开展网店营销大赛,指导学生开设网店进行营销。

  李艺馨提到的实践教学周,是嘉庚学院在实践教学上的创新。学院每学年拿出两周的时间集中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接受更加系统化的实践训练。

  2008年,厦大嘉庚学院首次实行实践教学周,有不少同学提出疑问,实践教学周与暑期社会实践是不是一码事呢?学校给出的答案是,虽然同是“实践”,但实践教学周是正常的教学环节之一,有着经过精心设计的、明确而特定的教学实践活动内容,相比较为松散自由的暑期社会实践而言,更具组织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每年的实践教学周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有比赛、讲座、讨论会和实地调研,也有各种试验、实训和设计。学生开展的实践活动,不仅贴近专业,还贴近当前的热点。今年的实践教学周,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黄明强老师带领下开展“大气污染控制”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中,学生进行了集气罩模型绘制、酸洗废气净化系统设计等实验实践课程。

用成功牵引成功

  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厦大嘉庚学院同样拥有一批双师型教师,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要向学生传授经验,对具体事例“庖丁解牛”,在课外还要担任起学生的学业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计划或参加相关竞赛等。

  在学生眼中,老师们丰富的阅历给他们带来了另一种收获。在学院专任教师队伍中,活跃着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各国外籍教师的身影。日语系的日本外教占本系师资队伍近二分之一,电子商务系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占了本系师资力量的三分之一。

  邀请成功人士前来讲学,开设嘉庚讲座,成了厦大嘉庚学院各专业的惯例。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各专业开设的讲座近200场,拓展了学生视野,增强了他们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

  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上,不少嘉院学子开始崭露头角。在“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中,获得全国特等奖一项,全国一等奖两项,全国二等奖三项。在全国第三届绿色建筑设计竞赛中,获得三个三等奖。在2013年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中,艺术设计系师生收获19个奖项。(本报记者 马跃华 本报通讯员 李珊珊 郭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