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周】经验交流会开成“大师班”,我校教师集体“充电修炼”

撰稿:传媒中心 孙雪 陈巧恩 甘丽红  摄影:传媒中心 朱鲜艳  
2019-01-22
林辉书记倡议我校全体教师坚守初心,弘扬新时代师德风尚,做“四有”教师。  
1/3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必华向应邀来我校宣讲的马德富先生致感谢词。  
2/3
经验交流会开成“大师班”,我校教师集体当起学生“充电修炼”。  
3/3

  嗨,正在享受寒假的同学们,想知道你们的老师在做什么吗?平时站在讲台上的他们坐到了台下,认认真真当起学生来。
 
  1月21日下午,我校2017-2018学年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转入经验交流专场。现场不仅有党委书记林辉对于师德师风的走心倡议,还有林筠、王思杰、何荣华三位优秀教师的“干货”大放送,甚至,安排了超强“外援”——中联集团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专家委员会委员马德富的硬核宣讲。
 
  不难看出,这是一场“很有料”的经验交流会。用老师们的话说,叫做“集体充电的大师班”。而如果说,三位优秀教师关于教学、科研、竞赛的经验分享和马德富先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宣讲是“硬实力”的强化(详见“精彩回放”),那么,林辉书记的倡议便是“软实力”的加持。
 
  “建校短短15年来,我们取得了不胜枚举的殊荣,获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为什么?凭借什么?”林辉书记以提问开场,并分享了他的答案,“这些,都与我们拥有一支高水平重职责有爱心的教师队伍紧密相连。”他说,荣誉与成绩是优秀的制度、良好的文化、优良的风气和过硬的人才培养能力通过化学反应开出的花朵。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教师是引路人,是大先生,从事的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林辉书记倡议我校全体教师,坚守初心,弘扬新时代师德风尚,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为创办越来越好的嘉庚学院共同奋斗、不懈努力。
 
交流精彩回放——
 
 
优秀教学经验分享人、人文与传播学院教师林筠
 
教师是一块石头,投进学生的水波会漾起创作的灵感
 

  作为教师,我们都是从教学、科研和服务开始挑战人生的。与其说教师是蜡烛,我觉得教师更像是一块石头,投入水里的时候会荡起涟漪和水波,这些都在影响着学生的灵魂。
 
  很多时候劝学比教学更重要,教师是启发学生捉蝴蝶的人,所以我崇尚感染力教学,而这主要包含三点:兴趣感染力、行动感染力和环境感染力。面对面的言语交流是直达学生的捷径,但是老师也要注重横向的“超链接”,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要和前沿接轨,让课堂更加生动和接地气,从而让学生产生兴趣。

  所谓行动感染力,就是“走下去、请上来”,老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学生要参与到老师的教学当中,比如“师组互动”“师班互动”等形式。总之,老师要努力把声音传到最后一排同学的耳朵里。环境感染力同样重要,我常常经过一些教室,里面拉着窗帘,灯也没开,我觉得这是不利于教学的,宽敞明亮的教室才是打开沟通之门的钥匙。
 
 

 
 
优秀科研经验分享人、法学院教师王思杰
 
一个百发百中的炮弹胜过很多百发一中的炮弹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两年,我应该也算广义上的新教师,想对其他新教师说的是,科研这条路要及早准备,选定研究方向,统筹规划。关注前沿动态、根据兴趣导引、捕捉研究空白、聆听同行意见、注重课堂交流启发,还有专业期刊、高端论坛这些都是灵感来源。

  我2016年的校级孵化项目《古代泉州与宗教共生》,就是在一次法学课后和学生讨论获得的灵感。2017年我申请了中青年教师项目《泉州宗教共存机制研究》,2018年申请了省社科项目《福建宗教共存机制研究》。我建议大家,确定好研究方向后,要利用“校级孵化项目”平台,发表一些基础性的研究成果,并在这些成果之上继续积累申请市厅级省部级的课题。
 
  科研工作需要集思广益,因为一个人的思路往往受限。科研工作也需要愈挫愈勇的精神,很多时候我们会受到冷遇,甚至会碰壁。但是“Always have something under review”,对待科研要静下心来,选准方向,不停地写作、投稿、等待,任何时候都不轻易放弃。
 
 
 
 
 
学科竞赛经验分享人、机电工程学院实验员何荣华
 
我发现我校参赛队的作品都十分精致
 

  在几个赛事的赛场上,我发现我们学校参赛队的作品都非常精致,我们工训赛的赛车甚至被省内兄弟院校作为精品。

  我校学子在各项创新创业竞赛中脱颖而出,这与学校对学科竞赛的高度重视分不开。我们有加工中心、数控车床、各种精密制造设备及仪器等,我们智能汽车上面的配件、机器人大赛赛车的本体、工训赛赛车等都是学生在实验教学与工程训练中心的设备上制作出来的。
 
  各院系也非常重视学科竞赛。从机电工程学院来看,我们形成了由骨干教师组成学科竞赛教师团队,实施竞赛负责制 ,各项赛事都责任到人,专人负责,并通过完善考核、建立激励机制等方式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我们还将竞赛融入专业和课程建设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中联集团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投资服务联盟副理事长马德富
 
一所大学应该是一个城市最大的创新创业孵化器
 
 
  创新创业教育是整个中国走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教育体系的刚需。90后、00后是衔着金钥匙出生的,这个金钥匙就是“互联网+”。在互联网的大潮下,要争当原住民。而一所大学要成为一个城市最大的人才培养基地,要实现大学的四项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就要面向未来建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体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种教育不是面向创业者的教育,而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教育。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有三个维度,分别是时间维、内容维和生态维。创新创业教育从时间上讲应该是向前延伸到基础教育、向后延伸到终生教育;从内容上讲要开展双创实战课、创业基础实践课、创新基础实践课等;从生态维度上讲则要实现产教融合双创教学。
 
  只有基于解决问题的人才培养方向才能开展真正有效的教学,我们应该将教师培养为“教师+引导师”的新双师,加强教师的三个教学能力:基于信息化资源的整合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能力;面向成果的项目管理能力。学校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学科知识让他们学以致用,也给他们提供了最好的试错平台,一所好的大学一定是一所城市里最有活力的孵化器。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