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入侵人体的微塑料到底从哪里来?

撰稿:学生新闻社 余依凡 王晟哲  摄影:学生新闻社 吴雨涟  
2018-12-19


  微塑料在分解处理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今不仅在鱼类、贝类的体内发现微塑料,竟然在8名实验研究对象的排泄物中也发现微塑料……这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就微塑料这一问题,12月17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马嫱在经管大楼309教室为到场的师生带来了一场讲座。
 
  马嫱副教授是我校环境保护协会指导教师,也是河口生态安全与环境健康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饮用水与水产品安全研究室主任,中国南极科考第22次考察队队员,绿水守护者环保公益组织的理事。2008-2009年间在美国韦恩州立大学深造,曾主持《水产品放射性同位素铯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多个项目。
 
  讲座一开始,马嫱副教授先向大家普及了微塑料的知识,她指出微塑料这一概念最早在2004年被学界提出,通常情况下将粒径小于5mm的塑料粒定义为微塑料。
 
  对于微塑料从哪里来的问题,马嫱副教授认为我们大量使用的各种塑料制品构成了微塑料的主要来源。另外,化妆品或者清洁用品中含有大量的磨砂颗粒以及家用洗衣机排出的废水中的衣物纤维,也是微塑料的一个重要来源。
 
  “人不会主动吃塑料,但当塑料无处不在的时候,塑料便会开始吃人。”微塑料的危害众多,马嫱副教授通过图表和实例演示了其对鸟类、海洋生物以及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圈产生的影响。微塑料会通过陆源和海上两种途径进入海洋,大量的垃圾随意丢弃以及大量的人类生产作业活动,是微塑料进入海洋的主要因素。马嫱副教授认为在人口密集区和大洋环流区两个地带,由于大量的人类活动以及洋流的作用,微塑料的造成影响远高于其他地区,尤其是在洋流在一些条件下形成的涡流的中心位置,可以发现有大量海洋垃圾的聚集。
 
  马嫱副教授认为减少微塑料影响可以从“微塑料的捕获”以及“微塑料的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出发,她表示如今宜家、星巴克、麦当劳等企业宣布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展示了企业共同应对微塑料污染挑战的决心。
 
  讲座的最后,马嫱副教授还介绍了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绿创团队自2014年起,协同“绿水守护者”环保社会组织开展巡护九龙江的事迹,同时相关活动入选厦门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纪录片《蜕变》。
 
  马嫱副教授指出中国正在大力推行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美丽乡村建设,“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等生态文明建设,她相信未来中国塑料垃圾的数量将大幅度减少。
 
 
  编辑:传媒中心 孙雪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