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周年校庆讲座】中国“膜法师”蓝伟光:膜技术将更广泛地运用和发展

撰稿:传媒中心 孙雪 学生新闻社 余依凡  摄影:学生新闻社 马晨晨 吴雨涟 严涵 庄剑杰 刘伊诺  
2018-10-15
  
1/8
讲座由嘉庚学院院长王瑞芳主持  
2/8
著名膜技术专家蓝伟光  
3/8
  
4/8
  
5/8
  
6/8
  
7/8
  
8/8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生态环境保护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多次提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水资源、生态保护是常说常新的话题。
 
  我校校庆系列讲座紧跟时事,探讨当下人们关注的话题。10月12日,著名膜技术专家蓝伟光为我校师生解读了水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膜技术产业的关系,并分享了自己的创业历程和经验。
 
  讲座由嘉庚学院院长王瑞芳主持。王院长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蓝伟光博士。他指出,蓝伟光博士不仅是一位膜技术方面的资深学者,更是一位优秀的创业者和企业家。蓝伟光博士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厦门大学兼职教授,同时还担任厦门大学水科技与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新加坡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促进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膜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曾主持多项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重点科技攻关与示范项目,拥有多项专利暨国际领先的膜应用成果;曾荣获新加坡国立大学“杰出校友奖”、《亚洲周刊》“杰出华人企业家奖”、国务院侨办“杰出创业奖”等多项殊荣。其所创办的新加坡三达科技集团于2003年成功上市,是国际知名的以膜技术开发应用为核心的高科技集团公司。
 
  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地球上水的覆盖率达72%以上,水资源是不断循环的,理论上是取之不绝的,但是当下的水资源短缺是如何出现的呢?又该怎么解决?对此,蓝伟光博士提出了解决方案——“科普水知识、唤起水意识、出台水政策”,经济和技术都是解决水问题的重要因素。在他的《化解水危机的新思路》一文中,他提出利用膜技术的开发应用“把身边的水变成所需要的水”,并以新加坡为例,指出膜技术不仅解决了新加坡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还催生了环保与水产业务。
 
  在解读膜技术产业时,蓝伟光博士首先告诉大家,膜是一种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仿生学材料,而膜技术是为了让选择分离特征达到浓缩、澄清、分级、纯化等目的的化工技术。“膜技术至今仍是水处理方面最好的一种技术。”蓝伟光博士还对膜产业链做了详尽的解读。他以清洁生产、水质净化、新生水技术这三个膜应用为例,用具体实例分析整个膜产业链结构。他指出,一项具体的膜应用分为膜的设备和工艺,其中包含了膜材料、膜组件、膜软件、膜设备、膜系统、膜物流、膜营销、膜解决方案等各个环节。中国有一千多家膜公司,用膜企业则达到上万家,当前市场需要大量的膜技术人才,蓝伟光博士大胆预计,到2022年末中国膜产业总产值将达到3610亿元。他表示在水、环境等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膜的前景和应用将会更加突出。蓝伟光博士开发和研究的膜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药品、食品、印染、冶金等方面。他骄傲地说中国生产的每一粒维生素C、每一罐王老吉和加多宝凉茶都运用到了他的膜技术。
 
  “膜技术产业当前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在自主创业中遇上什么困难和有什么心得”“膜技术产业如何服务于雄安新区的建设”……针对这些问题,在交流环节中,蓝伟光博士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一些学术研究成果,与现场的师生进行了交流与探讨。最后,他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欢迎大家随时与他沟通。
 
  “他不仅是一位教授、学者,还是一位把企业做到祖国大地上的爱国华人企业家。”王瑞芳院长在讲座最后的总结中这样评价道。到现场聆听讲座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王鸿辉也表达了对蓝伟光博士这样一位爱国的教授、学者和企业家的敬佩。他表示,蓝伟光博士所作的讲座学术水平极高,让大家能够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膜技术的前端科技,特别是他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这段创业经历让人深受启发。王鸿辉说:“要学习蓝博士的这种精神,在人生的路上要有一颗执着的心和一双慧眼,方能够成就自己的理想和发现更多的不同,从而出类拔萃。”

 

(转载需标注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