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小记者采风团初遇15岁“嘉园”

[海峡导报]“这里,美丽的不只是风景”

来源:海峡导报 第04版:教育  
2018-06-19

  17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举办校园开放日。当天,来自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厦门外国语学校、厦门六中、厦大附属科技中学的海峡导报小记者们“组团”到校深入采风。从载满历史的办学成果展到“五星级”图书馆、从学生宿舍到学生食堂、从机器人实验室到水上音乐广场“小巨蛋”……一路上,厦大嘉庚学院的大学生记者陪伴着海峡导报的中学生记者,尽览“嘉园”风华。从同学们的习作中,或许你也能感受这所“不一样的大学”的迷人之处。
 
在止于至善之前
 
●厦门双十中学 高二(2)班 陈晨
 
  菡萏生馥,馨嘉言懿行;红砖垒厝,灿启明长庚。
 
  又逢一年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校园开放日,社会各界慕名而至一睹名校风采。今年嘉庚学院的来客之中增添了新的面孔:来自厦门不同中学的高中生采风团在嘉庚学院学长学姐们的带领下,深入学校内部,聆听嘉庚精神的百年传唱,感受学校气氛的蔚然生长。
 
  所有深情的垒砌都始于最初的惊鸿一瞥。步入大门,嘉庚学院标志性的红砖瞬间撞入眼帘。嘉庚学院整体沿袭了厦门大学“穿西装、戴斗笠”的建筑风格,五栋大楼均为红砖瓦顶。栖霞凌波、翠湖春晓,湖光山色共同演绎着学校的风景如画。
 
  但世间美景千万,从来不是景迷人,而是人迷人。
 
  所谓嘉庚精神不曾是一个远离现实意义的概念,它立足于一种兼容并包的博大,一种海纳百川的从容。民族胸怀,世界眼光。正是在外来与传统激荡的交流之中催生了课堂上的融洽讨论和师生间平等对话这样敦厚包容的校园气氛,还有“男生节”、“女生节”、备考联盟专区这样温暖周致的人文关怀。“这是一个很有自信的学校。学校自己的共享自行车(昵称小绿)没有上锁,但是所有人都相信车子不会丢掉。”一排排“小绿”静默停驻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就像是这一说法的有力拥趸。
 
  在这样万物自由生长的氛围里,学子鱼跃鸟飞的空间也广阔了许多。除却学术课程和课余活动,嘉庚学院将目光投向学生与社会接轨。校园里多出咖啡厅由学生团队自主经营,实践教学周更旨在为学生找到社会中自己的位置。嘉庚学院,正带领着学生走出象牙白塔,走到现实坚硬的土地上去。
 
  传统与创新、理论与实践、严肃与活泼,这一条条巨大鸿沟,嘉庚学院优雅地跨越过去。作为“嘉园”采风团成员之一,我十分有幸能够在本次参观中窥视到一个至善的人的雏形,而我想,教育的本质,就是创造更好的人。
 
山湖之间,问道无涯
 
●厦门六中 高三(17)班 颜鹏涛
 
  久闻“嘉园”之大名,今方有幸一游。端午节前,恰逢嘉庚学院校园开放日,余与诸座高朋同游,览其风采,遂作此文,以记嘉庚学院之行所见所思所感。
 
  从厦门过了海便是漳州,继续向南,十五分钟车程便到厦大嘉庚学院。初入校门,西洋屋身,闽南屋顶的嘉庚式建筑群就映入眼帘。“穿西装,戴斗笠”,宏伟大气。
 
  信步校园,观此蔚然,爽籁发而清风生,有梦回昔年校主陈嘉庚传奇南洋岁月之感。在图书馆畔的办学成果展展厅里,我们看到一代代嘉庚人的不懈努力,以及在拼搏之中延续的荣耀。
 
  入了图书馆,眼前豁然开朗,不愧是所谓的“五星级图书馆”,窗明几净,其古今载籍,亦浩如烟海。又有青树翠蔓相缀,参差披拂,为其更添三分高士之风。“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如此形容,实是再贴切不过了。馆地有边,知识无边,馆内满座学子皆遨游书海,并未因我等贸然造访而分神。亦不愿多扰其修业,遂暗道叨扰而退。
 
  及出图书馆,发现外头不知何时已下起丝丝小雨。烟雨纷纷,碧湖微澜,本就灵秀的校园更罩上层雾,就像是同时被封藏和展现,如同刚刚为之坠入情网的恋人在薄纱后若隐若现。是的,雨落花蕊,甘苦各现;水入容器,方圆自明。百闻不如一见,只有亲身游历过整个校园,才深得其韵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嘉园”的景,确实惊艳。但“嘉园”美的,不只是风景。琴书诗画,以养性灵;山川云物,以助学识。教学软硬件具臻,国际合作平台广阔,校园各项活动尽显才华……风之积不厚,则负大翼无力。远山翠湖间的“嘉园”,可谓风积厚矣。
 
  伴着细雨,“嘉园”的宿舍楼群也更温柔了。囊萤、映雪、若谷……它们动听的名字里似有孙康、车胤从汗青中走来,伴携浩然之气,立德树人。先贤的史诗随眠,莘莘学子俊采星驰。
 
  真羡“嘉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书山相伴,绿水相随。当在音乐广播里听够了一整夜的丝竹琵琶,明晨,即可借栖霞湖明净的水色把耳根洗净。当看够了湖水的湛绿,入室,即可一览无涯的书山。
 
有幸一睹芳华
 
●厦门外国语学校 高二(13)班 余凯琳
 
  恢弘大气的嘉庚风格建筑错落于湖光山色间,无尽荷塘,倒影中映出那红瓦白楼的模样。她以“嘉庚”为名,立志光大嘉庚精神。开放日采风之行,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给我的感受——这里美丽的不只是风景。
 
  是日淅淅沥沥的雨点,浇不灭学长学姐们的热情。无论是办学成果展展厅里的介绍,还是参观中的闲聊,皆可见其对嘉庚学院的自豪及学习于此的幸福。“嘉庚学院与其他学校不同,她坚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她为我们塑造的特质就是:自由、开放、个性。”从设施到制度,无不体现了校园的人情味与人文关怀。
 
  合理的课程设置带来的更大自由度,是制度上体现的人文关怀。在这里,学生是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育非仅读书识字,而尤以养成德行裨益社会。”嘉庚先生的精神,在这里得到传承与弘扬。嘉庚学院不仅注重“研究无穷”的理论,更重视学生的躬行实践、品格培养。老师与学子们深入的交流,学子们对知识实践运用的深层认识,都得益于极具特色的讨论式课堂。而实践教学周,学生自主经营的咖啡厅,更是莘莘学子实现理论与实践平衡的机遇与平台。
 
  遇见“嘉园”,有幸一睹其芳华,欣赏她的美。在学子们的成长历程中,她满怀诚意信念,帮助学子成就自己。她的独一无二,嘉庚学子们引以为傲——这里美丽的,不只是风景。
 
栖霞湖畔采风
 
●厦门一中 高二(14)班 柯舒麟
 
  看着校史展览上那张黑白照片里的崇山峻岭,很难想象那就是今天自己脚下的土地。嘉庚人辛勤耕耘,如今已是第十五个夏天。从嘉庚学院宿舍向外望,身后是林木郁郁葱葱迤逦而下的山峦,而前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那浩淼且如荷马所述“酒蓝色的大海”。
 
  山风海雨间,从中西合璧檐角轻灵的楼宇间进出的学子,亦颇有古希腊青年俊秀的气质,既有聪慧的心智,胜任精深博大的学术科研与实际的应用实践,又因凭校体育特色课程,练就刚毅之体魄,游走无阻于体育赛场上。令人联想“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云云。
 
  当然这还都要归功于嘉庚学院践行独特的教育办学理念,在陈嘉庚先生青铜身像所对的栖霞湖畔,钟灵毓秀之所在,并举教学与科研,而见长于绩效。而求学者在“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个性”的培养模式下,不仅治学进步,更图裨益社会,回报祖国。
 
  骑着校内与群山共色的共享单车,周行于栖霞湖畔,菡萏香飘,偌大的校园便可通行无阻。转眼便绕过细雨莲蓬的湖水,来到宏伟的图书馆下。学长带领我们一行人走上光洁如新的石阶,一片静谧之中,在阳光所及处,是书桌齐整,学子伏案,秩序井然,楼梯与楼层,桌椅书架与光影,室内室外,皆兼具建筑之美与实用之便捷。脚踏石阶,往来于图书馆中,我问学长,究竟是什么,在你看来,使嘉庚学院与同等级学府不同?
 
  当日我所接触的“嘉”人,对此问题,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爱“嘉园”的理由,“嘉园”的优点或言长处,也恰恰在此,不偏倚独长于一处而以此掩蔽其余短处,没有过于煽情或难解的标语,只在每天教学楼办公求学穿行间,做好当下之事,处处出彩,处处见长,此之谓嘉庚办学之精神。
 
愿她秉承信念,生生不息
嘉庚学院采风有感
 
●厦大附属科技中学 高一 郑舒尹
 
  厦大嘉庚学院开放日这天,虽拢着风夹着雨,她依旧以其满怀的热情迎接来客。尽管错过了上午的活动,走进校园,我还是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大学气息——一种自由而又有序,多元而又集中的氛围。
 
  在被称为“小巨蛋”的水上音乐广场中,有一家由学生自主经营管理的特色咖啡厅。在这里,富有经营头脑的大学生们可以玩转创意、肆意设计。走上木质地板铺设的舞台,绿意如织的草地围绕在向上延伸的露天席旁,在这里,是蓬勃青春的大学生们展现自己的激情广场。学院一角,处处映射出嘉庚学院“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
 
  告别青涩的高中,叩响大学学府之门。大学,以其足够宽容的胸怀,成就无数可能。大学是否会有紧张感?上了大学就可以放松了吗?在与一位嘉庚学院大二学姐的交流中,她说,为了更好地锻炼自己,大学生们往往会加入许多社团。而大学课程实际上对自主钻研的要求更高,这就需要大学生们合理规划安排自己的时间。大学的轻松,大多体现于它的自由管理而非内容。可见,优秀的人一直优秀着,大学生活正是我们与社会发生关系的阶段,转瞬即逝的机会更要牢牢把握住。嘉庚学院更为莘莘学子提供了诸多弥足珍贵的机会,比如走出去,迎进来,确立诸多合作办学关系等等,这些都是嘉庚搭建起的更大舞台。
 
  厦大嘉庚学院校主陈嘉庚先生道:“盖学问与时俱进,研究无穷,进步亦无限。教育非仅读书识字,而尤以养成德性裨益社会。”
 
  导报记者 梁静 常海军